曾几何时,我们十分热衷于收藏各类公众号文章、各类课程视频。包括干货类的文章链接、美食类的视频、运动类的视频、养生类的视频。购买很多书籍摆放在书架上装“门脸”,有的书籍只看了扉页却不在翻页。
更有甚者,看到微信群里分享的资料或表格时,不管三七二十一,不计较这些内容对自己是否有用,粗略看了开头认为好,便一键收藏。
一键收藏有用吗?
不见得。因为收藏以后的东西人都很少再去看,收藏基本意味着永久尘封。
因为他觉得,收藏了,它就是我的了,它跑不了。
“收藏如山倒,复读如抽丝”。
说到这儿,请伙伴们回忆自己都收藏有哪些好物?比如三茅文章、微信公众号、抖音、喜马拉雅、知乎等等。你收藏了多少的文章?关注了多少的博主号?订阅过多少公众号?
后来的你,有没有重新去认真看你收藏过的文章。
你的收藏夹起灰了吗?
我今天分享这个话题,是关于我自己对2022年学习复盘的感悟。
我翻看了我曾经收藏的所有的文章链接、视频,还有自家的书架上的书籍。
有很大一部分的书籍已经蒙了灰。有的书籍还没有拆封。同时,还看到2022年初自己写上的读100本书的计划,到最后连50%的阅读KPI都没完成。
已读的那些书籍,吸收到的营养少之又少。
在那么一瞬间,我对自己很懊悔、自责。
年初我为什么要制定过高的目标呢?
每一年要读100本书,我是在追求质量还是数量?经过一年的实践下来,我发现目标订得不切实际,行动和方法也跟上不。
这样才出现数量没完成,质量也非常的差。
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在于提醒自己不要重复。不要重蹈覆辙,同时与君共勉。
1、为什么我们会轻易的就收藏呢?
因为收藏不花钱!
收藏文章,它并没有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,一般不会过于珍惜。俗话说,“书非借而不能读”。借来的书籍有归还的期限,一旦超过了这个期限,你就失误阅读的资格。所以,对于有期限限制的书籍、课程等,多数人都会积极的去完成。
但是对于没有期限限制的内容,我们并没有那么珍惜。
这就好比恋爱期与婚姻。恋爱期间存在不确定性,双方都格外珍惜彼此;结婚后相当于进入保险期,时常会出现“你跑不掉了”的心理。一旦失去婚姻后,又懊恼不已。
2、容易被假象填满内心
有时候,文章收藏成堆、书籍购买成排,不免会令人有一种“安全感”,会给你造成一种假象,认为自己在知识方面很富足。但实际上则是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。
3、2023如何提升自己学习能力?
3.1学会断舍离:要收藏文章前,先预判它是否真的有用?值不得收藏?收藏后务必及时阅读。一初读二细读三精读四复盘。争取将精华内容化为己有。
及时清理收藏夹,断舍离。不要让你的收藏夹蒙灰!
3.2带着目的读书:如果是休闲娱乐的内容,咱们可漫不经心翻阅。但是对于解决性、专业性的书籍,咱们就得带着目的去阅读了。假如我现在给你看一幅山水画,然后我收回来。我问你,在这幅画当时,有几处凉亭?你当然回答不上来。
我再把这幅画给你看。当你第二次看画时,你就会很仔细,很认真地去找画中的凉亭一共有几座。
这就是带着目的去读书。
阅读收藏夹文章亦是如此。当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,那么请反问自己,它好在哪些?它能带给我什么启发?我因何而收藏它?
3.3反复重温目录,通过目录搭建思维框架
有些文章4000-5000字,前后要表达的观点好几点。有些书籍十几万字,甚至更多。有时看到时间部分时,你会忘记自己的阅读目标是什么。反复重温目录,通过目录搭建思维框架能够有效帮助自己不偏离方向。
3.4讲给给身边的人听
我们都知道,想让记得牢,就得发声念出来。想让内容不被时间洗涤,那就对别人讲出来。讲这文章说了什么,有哪些内容值得你给他人分享的。
当你分享的次数多了,这些内容就是烙印一样刻在你的脑海里,不轻易被抹去。
3.5跳过无用内容,适当选择自己需要的看
一本书,少则几万字,多则几十万字。难道字字皆精华,句句皆极品吗?不是!
对于你经常看到的内容,熟悉的内容,你完全可以选择跳跃。有的书籍卖价在60-70元,作者总不能只写内万字吧,对得起这价格吗?所以,有些书籍很一部分是水分,咱们可以把它挤掉。
3.6找一个最合适方式读书
现在读书方式很多,除了纸质书籍以外,还有各类学习APP层出不穷。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,选择合适自己的读书方式很重要。
好了,亲爱的小伙伴们,定期清理自己的收藏夹,别再让那些好文章吃灰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