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致力于
为四川建筑人才提供最新资讯

怎么管人效控编制?这条指标就是牛鼻子

什么是人效?简单来说,就是单位人员产出。
提高人效,就是多打粮食,用最少的人创造最多的业绩。
管人效,以往我们的思路多半是从组织维度去管,比方说压缩岗位、压缩编制、压缩人员。
在企业经营困难时期,养的人越少,当然越好,毕竟活着才是第一要务,所以要减少冗余人员以及一切不产生价值的人员,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产出。
不过一旦经济恢复增长,想快速招到合适人员充实到各岗位,可能速度就没有那么快了,即便招到了人,等他熟悉工作再到有实质产出,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,短则3个月,长则半年。
即便企业人才培训和培养体系非常强大,但大多数人也无法在短期内有产出。人才的培训培养到绩效产出,需要时间周期,这是一个持续化的、长期的过程。所谓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,企业想发展,完全不养人不现实,这就需要保持一定量的人员储备,哪怕是最低储备,也还是有必要的。
但怎么储备?储备多少人?有没有一个标准,遇到这种具体问题,我们往往束手无策。
道理我们都是明白的,并且深刻体会到了。尤其在这三年以来,让许多企业都切身领会到精兵强将的重要性,过去那种靠堆人头轻视有效组织的做法已经没有市场了。
当然,能够理解迫不得已的减员裁员,但这毕竟不是常规做法,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会带来额外的劳资赔偿成本,也让人很心累。
其实管人效,控编制,最核心的只要抓住这一条指标就好,抓住这一条,相当于抓住了主要矛盾,这就是个杠杠。
这是什么指标呢?就是薪酬营收占比。
华为就拿上一年度销售额的15%,设定为公司总薪酬成本的控制基线。
在15%以内,你想招人可以,但是不要超过人员薪酬增长与销售增长动态配比。
许多制造型企业都按照销售额15%的控制基线作为薪酬总额,也是衡量一家企业的人才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。
说到底,这是个指挥棒的问题,抓住这一条,管好这一条,无疑于抓住了牛鼻子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四川建筑人才网 » 怎么管人效控编制?这条指标就是牛鼻子
分享到: 更多 (0)